2020年成人高考《政治(专升本)》考前押题密卷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是(  )
A.马克思主义
B.共同理想
C.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
D.社会主义荣辱观
【答案】B
2.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区别是(  )
A.感性认识是可靠的,理性认识是不可靠的
B.感性认识是对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本质的认识
C.感性认识来源于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书本
D.感性认识来源于直接经验,理性认识来源于间接经验
【答案】B
3.形成人类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的是()
A.生产力
B.生产活动
C.社会经济
D.生产关系
【答案】B
【解析】生产活动不仅创造了人类生存所必需的物质资料,而且创造了人与人之间的生产关系。在生产关系的基础上,又形成了人与人之间的政治关系和思想关系等其他社会关系,从而形成了整个人类社会。
4.历史唯物主义认为,杰出人物是(  )
A.专指无产阶级政治家和思想家
B.专指被压迫阶级的政治领袖
C.对历史发展起重大促进作用的人物
D.专指著名科学家、文学家和艺术家
【答案】C
5.在社会运动的两对基本矛盾中(  )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起决定作用
B.两对矛盾是并列的关系
C.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起决定作用
D.两对矛盾是相互排斥的关系
【答案】A
6.关系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兴衰成败的根本问题是(  )
A.坚持党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
B.加强党的建设
C.培养接班人
D.坚持爱国统一战线
【答案】B
7.中国共产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  )
A.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B.实现共产主义
C.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D.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答案】C
8.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统一,会导致两种错误理论,一种是唯理论,另一种是(  )
A.经验论
B.循环论
C.直线论
D.不可知论
【答案】A
9.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是(  )
A.按资分配
B.按劳分配
C.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D.按需分配
【答案】C
10.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实行的土地政策是(  )
A.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
B.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国家所有
C.减租减息
D.没收一切土地归国家所有
【答案】C
11.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
A.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B.民主集中制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答案】D
12.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它在本质上反映了(  )
A.人与人的关系
B.人与社会的关系
C.人与自然的关系
D.人与自我的关系
【答案】C
13.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提出的新民主主义文化纲领是(  )
A.为抗战服务
B.为工农兵服务
C.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D.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答案】C
14.在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上,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错误在于(  )
A.否认物质决定意识
B.否认物质运动的规律性
C.否认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
D.否认世界的可知性
【答案】C
15.“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践,首先解决的是(  )
A.香港问题
B.澳门问题
C.台湾问题
D.港澳问题
【答案】A
16.2008年9月27日16时41分,打开神舟七号载人飞船轨道舱舱门,首度实施出舱活动的航天员是(  )
A.刘伯明
B.景海鹏
C.翟志刚
D.杨利伟
【答案】C
17.唯物主义的古代形态是(  )
A.朴素唯物主义
B.辩证唯物主义
C.历史唯物主义
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答案】A
18.我国的政体是(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人民民主专政
C.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答案】A
19.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实现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目标,这体现了加快推进社会建设的重点是(  )
A.发展教育
B.扩大就业
C.改善民生
D.养老助残
【答案】C
20.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
A.绝对和相对的观点
B.有限和无限的观点
C.共性和个性的观点
D.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答案】D
21.邓小平指出,解决社会主义基本矛盾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根本途径是(  )
A.改造
B.改革
C.阶级斗争
D.不断革命
【答案】B
22.“一国两制”的基本前提是(  )
A.繁荣稳定
B.两种制度
C.高度自治
D.一个中国
【答案】D
23.把精神看成世界本原的哲学派别是(  )
A.唯心主义
B.唯物主义
C.不可知论
D.二元论
【答案】A
24.社会主义社会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是(  )
A.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
B.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
C.存在旧的社会分工和劳动还仅仅是谋生的手段
D.社会主义经济仍然是商品经济
【答案】C
25.党的十四大确立的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
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建立计划和市场内在结合的经济体制
C.建立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
D.建立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经济体制
【答案】A
26.在生产关系的内容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
A.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
B.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
C.人们在生产中的相互关系
D.产品的分配关系
【答案】A
27.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寄希望于(  )
A.国际社会
B.两岸交流
C.台湾当局
D.台湾人民
【答案】D
28.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实行这一国策的前提和基础是(  )
A.互惠互利,共同发展
B.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C.艰苦奋斗,勤俭节约
D.和平共处,互不侵犯
【答案】B
29.在构成生产力系统的诸因素中,属于渗透性因素的是(  )
A.劳动资料
B.劳动对象
C.自然科学
D.经营管理
【答案】C
30.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  )
A.事物数量的增加
B.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
C.事物的一切运动变化
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答案】D
31.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  )
A.发展
B.以人为本
C.全面协调可持续
D.统筹兼顾
【答案】C
32.毛泽东指出:“有许多党员,在组织上入了党,思想上并没有完全入党,甚至完全没有入党。”这种状况决定了中国共产党的建设,必须放在首位的是(  )
A.思想建设
B.政治建设
C.组织建设
D.作风建设
【答案】A
33.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最基本的观点是(  )
A.实践的观点
B.唯物论的观点
C.可知论的观点
D.辩证法的观点
【答案】A
34.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是(  )
A.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B.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C.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
D.建立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
【答案】B
35.社会主义社会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是(  )
A.社会主义商品经济
B.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
C.社会化大生产
D.生产资料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
【答案】B
36.在人类全部社会关系中,最基础的关系是(  )
A.血缘亲族关系
B.地缘政治关系
C.物质生产关系
D.思想文化关系
【答案】C
37.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中心环节是()
A.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B.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
C.国有企业的改革
D.调整生产力的布局
【答案】C
【解析】转换国有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的经营体制,把企业推向市场,增强它们的活力,提高它们的素质。这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中心环节,是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和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关键所在。
38.毛泽东思想形成的主要标志是(  )
A.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初步提出
B.《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的发表
C.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的开辟和理论上的初步阐述
D.着重从思想上建党的理论的阐述
【答案】C
【解析】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它形成的主要标志是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辟和理论上的初步阐述。
39.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A.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B.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D.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答案】A
【解析】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这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客观经济条件决定的。
40.2013年3月26日至27日,第5届金砖国家峰会在南非德班举行。此次会议的主题是(  )
A.展望未来,共享繁荣
B.金砖2013:挑战与机遇
C.金砖国家致力于稳定、安全和繁荣的伙伴关系
D.金砖国家与非洲:致力于发展、一体化和工业化的伙伴关系
【答案】D
二.辨析题:41~4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首先判断正确或错误,然后说明理由。
1.静止就是不运动。
【答案】错误。
(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静止不是绝对的不运动,而是特殊的运动,即事物处于量变阶段或位置相对不变的状态或特定运动形式中等特殊状态下的运动。所以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而不是不运动。
(2)承认相对静止有重大的意义,静止是事物存在的基础,静止是事物分化和发展的基础,静止也是我们认识事物的基础。把静止归结为不运动,割裂了运动与静止的对立统一关系,是形而上学的静止观。
2.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核心是引进国外技术。
【答案】错误。
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核心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走出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推动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贯穿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激发全民族创新精神,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三.简答题:43~45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简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重要意义。
【答案】(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是指引党和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为全党和全国人民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柱,使中华民族以崭新的面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地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2.简述我国对外开放取得的成就。
【答案】(1)对外开放使我国迅速实现了向经贸大国的转变,对经济发展贡献巨大。
(2)对外开放促进了区域经济的振兴。
(3)对外开放加快了工业化进程,成为促进自主创新的重要途径。
(4)对外开放推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
(5)对外开放推动了我国国际地位和影响力的提升。
3.简述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和特点。
【答案】(1)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是: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特点是:
①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②把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结合起来,以社会主义工业化为主体,以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为两翼。“主体”和“两翼”是有机统一的整体,二者相互促进。
四.论述题:46小题,20分。
1.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是什么?试述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重要举措。
【答案】(1)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2)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必须着重落实以下重要举措:
①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②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
③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④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
⑤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⑥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有需要其他完整题库的加微信公众号:haitibao1

在线题库可以做题包含(自考、成考、教师资格证、公务员、建造师、执业药师等资格证题库。

评论0

请先

登入/注册
亲~终于等到你!
没有账号? 忘记密码?